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农历八月初五,星期六
11:11:06
迎来白露!
2024年9月7日,农历八月初五,星期六,正值白露。
古语有云,“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此时,暑气渐消,气爽风凉,孟秋结束,仲秋开始。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中的湿度开始减少,秋燥随之加重。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中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
遵循好“三忌、三宜、三秘诀”,以确保身体健康,安稳度过秋冬。【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经】
三忌
1.忌生冷,健脾胃
白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饮食上更要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
冷饮、生食以及寒凉性质的水果容易伤害脾胃,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脾胃作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一旦脾胃虚弱,整个人的身体状态都会受到影响。
建议在白露期间尽量减少冷饮的摄入,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例如小米粥、南瓜汤、红枣炖汤等,这些食物能够温暖脾胃,帮助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特别是早餐,最好喝上一碗热粥,有助于驱散一夜积存的寒气,唤醒身体的能量。
2.忌露体,防着凉
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从脚下生。”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加大,早晚的寒意逐渐加重。
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外出时,若穿得过于单薄,容易受凉感冒。
尤其是腿脚、背部和腰腹部,这些部位一旦着凉,容易引发关节疼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因此,出门时应注意增添衣物。
尤其是在早晨和夜晚温度较低的时候,可以带上一件薄外套,保护身体免受冷风的侵袭。
特别是对于老人和儿童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身体的保暖尤为重要。
3.忌熬夜,养肾气
中医讲,“肾主藏精,精气不足则百病生。”
白露时节,气候干燥,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这时最忌熬夜。
熬夜不仅会消耗阳气,还会影响肾气的储藏,导致精神萎靡、免疫力下降,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而且,长期熬夜的人更容易在季节交替时感到疲倦乏力,甚至引发肾虚等问题。
为了保养肾气,建议大家遵循早睡早起的原则,确保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养护肾气。
特别是晚上11点至凌晨1点,这段时间是肝脏和肾脏的自我修复期。
保证这段时间的良好睡眠,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运转,增强抵御秋冬寒凉的能力。
三宜
1.宜饮茶,清热气
白露时节,虽然暑气逐渐退去,但人体内积累的热气仍未完全消散。
特别是秋燥加重,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不适等症状。
此时,饮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饮用一些茶品,不仅能清热去火,还能帮助补充水分,缓解秋燥。
像菊花茶、绿茶、乌龙茶等,都是秋季的养生良品。
菊花茶清肝明目,适合用眼疲劳的人群饮用;
绿茶有助于清热解毒,适合体质较热的人;
乌龙茶则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温润的口感,又能帮助清理体内的多余热气,适合大部分人群饮用。
2.宜养肺,缓秋燥
《医方集解》中有言,“秋燥伤肺,宜润之。”
白露时节的干燥气候对肺部健康不利,容易引发咳嗽、喉咙干痒等呼吸道问题。
因此,白露养生的重点之一就是养肺。
建议适当多吃一些润肺养阴的食物,如梨、百合、银耳等,这些食材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能够缓解秋季的干燥症状。
同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比如深呼吸、缓慢呼气等,能够帮助增强肺部的功能,提升身体的耐受力。
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也同样重要,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摆放一些绿植,以帮助调节空气中的湿度。
3.宜泡脚,驱秋凉
中医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部的保暖对维持全身的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秋凉袭人,老年人容易感到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畅。
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帮助缓解疲劳,放松身心。
建议大家每天在晚上睡前泡脚15-20分钟,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
这样能够有效缓解一天的疲劳,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
对于体质较弱、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群,泡脚时可以在水中加入姜片、艾叶,进一步增强驱寒效果,缓解因秋凉引发的不适。
同时,泡脚还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昼夜温差的变化。
三秘诀
1.外出锻炼,动静结合
《养生要集》中提到:“秋宜小劳其行,以发其阳。”
白露时节是秋季运动的好时机,天气凉爽,正适合外出锻炼。
但锻炼时需要注意动静结合,避免过度激烈的运动,伤害身体。
可以选择一些缓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等,这些运动既能够保持身体的活力,又不会对关节和肌肉造成过大的负担。
建议在每天的早晨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适度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升身体的免疫功能。
但运动时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出汗后着凉感冒。
2.及时保暖,适当秋冻
白露之后,虽然气温逐渐下降,但并不是马上就要裹紧大衣。
传统的养生理念中有“秋冻”一说,适当的秋冻能够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提升免疫力。
但秋冻并不意味着让身体受寒,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进行。
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人群,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保持一定的凉意,增强身体对温度变化的耐受能力。
但对于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较弱的人群,仍然需要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是避免腰腹部、背部等关键部位着凉。
3.按摩穴位,益气滋阴
《黄帝内经》有言:“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在白露时节,适当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能够帮助调理身体,益气滋阴。
以下是三个推荐的穴位,可以在家中自行按摩,提升身体的抵抗力:
神门穴
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
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按压另一侧的神门穴,持续3至5分钟,然后换手用相同的方法按压另一侧的神门穴,每天可以进行1至2次。
按摩神门穴可以安神定志,帮助缓解因秋燥引发的心烦气躁,促进睡眠。
中府穴
中府穴在胸前壁的外上方,横平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为肺经首穴。
每天早起后、晚睡前,端坐,用大拇指按摩这个穴位3-5分钟左右,随后往上推至云门穴,按摩到有微热感和酸痛感为佳,每天上下午各点按一次。
长按此穴,能够起到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对秋季常犯的咳喘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手三里穴
在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是胃经的主要穴位。
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 ,揉动1~3分钟 ,换左手 ,每日3次。
按摩手三里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缓解因秋季气候变化引发的脾胃不适。
▽
李白曾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白露生,凉风至,寒蝉鸣。
秋风入窗,罗帐飘扬,晨已微冷,夜多清寒。
不妨驻足赏一赏秋景,观秋风掀落叶起舞,看白露为草木披衣。
在这个格外令人舒心的时节,愿你所要的,都在身边;愿你所想的,都能如意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