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8日,农历九月初六,星期二,寒露至。
秋风渐紧,露华凝重。
节气似一位温婉诗人,吟唱季节更迭之韵。
我们的生活,也应随着这节气的变换,调整出最适宜的步调。
寒露时节,万物收藏,人体此时需顺应自然,调整作息与饮食。
在这深秋的15天里,遵循“三宜、三忌、三秘诀”,以达到内外和谐,健康度秋。
三宜
1. 朝盐晚蜜,养阴防燥
古人有云:“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寒露之后,天干物燥,人体易失水分,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咽干、咳嗽少痰等症状。
在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淡盐水。
淡盐水能够清理肠道,促进新陈代谢,同时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睡前适量饮用蜂蜜水。
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美容养颜的功效。
晚上饮用蜂蜜水,不仅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咳嗽,还能改善睡眠质量。
2. 登高赏菊,调养情志
寒露时节,菊花盛开,满城金黄,正是登高望远、赏菊怡情的好时节。
登高不仅能让人心旷神怡,忘却烦恼,还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在赏菊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陶冶情操,调节情绪,有助于缓解秋郁,保持心情愉悦。
此外,菊花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等,适量饮用菊花茶也是秋季养生的不错选择。
3. 倒走健身,平衡机能
随着秋季的到来,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渐减少,身体机能易趋于缓慢。
此时,倒走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
倒走时,不仅能够锻炼腰部和腿部的肌肉,还能增强脊柱的柔韧性和灵活性,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此外,倒走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对改善心血管健康也有积极作用。
倒走时应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场地,避免摔倒或碰撞。
三忌
1. 忌睡前憋尿
寒露之后,夜晚渐长,天气转凉。
人们往往因怕冷而不愿频繁起夜,导致睡前憋尿现象增多。
然而,长期憋尿不仅会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尿路感染、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病。
因此,睡前尽量排空膀胱,保持身体清爽舒适。
2. 忌过度进补
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但过度进补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肥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
进补时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方式。
比如,适量食用温补的肉类、坚果、红枣等,同时搭配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
同时还需注意晚餐时间,尽量在七点前完成进食,并控制晚餐的分量,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
七点后少进食,不仅能减轻肠胃负担,还能避免脂肪堆积,有助于维持身材与健康。
3. 忌随意舔唇
秋季干燥,嘴唇易干裂,许多人习惯用舌头去舔,以期缓解不适。
然而,这种做法只会让嘴唇更加干燥,甚至引发唇炎。
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酸性成分,舔唇后,这些物质残留在嘴唇上,会加速唇部水分的蒸发,使嘴唇更加干燥。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润唇膏或蜂蜜等天然保湿品,轻轻涂抹在嘴唇上,以锁住水分,保持唇部柔润。
三秘诀
一、吃三物,调养身体
1. 吃芝麻
芝麻被誉为“五谷之首”,具有补肝肾、润五脏、益精血、乌须发的功效。
寒露时节食用芝麻,不仅能滋补身体,还能有效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皮肤干燥等问题。
可将芝麻炒熟后磨成粉,加入牛奶或豆浆中食用,既美味又养生。
2. 吃山药
山药是秋季的滋补佳品,具有健脾益胃、补肾固精、润肺止咳的功效。
此外,山药还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也有积极作用。
无论是煮粥、炖汤还是清蒸,都能保留山药的营养成分,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滋养。
3. 吃柿子
民谚说“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 。
寒露时节,适量食用柿子,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喉疼痛等症状。
它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
但需注意,柿子中含有较多的鞣(róu)酸,不宜空腹食用,以免引发不适。
二、暖三处,抵御寒气
1、暖颈:
颈部是连接头部与身体的重要部位,人体阳气汇聚之处。
寒露时节,应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以免寒气入侵导致感冒、颈椎病等问题。
可以选择佩戴围巾或高领衣物来保护颈部,避免冷风直吹。
常做“乌龟探头”式颈部运动,前后伸缩并左右转动,可缓解疲劳,改善颈椎。
2、暖脚:
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
脚部受寒,容易导致人抵抗力下降,引发手脚冰凉、感冒等问题。
以防“寒从足生”,应特别注意脚部的保暖。
可以选择穿厚实的袜子、棉鞋来保暖脚部;
晚上睡前还可以用热水泡脚,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提高睡眠质量。
3、暖腰:
腰部是肾脏所在之处,也是人体阳气的重要聚集地。
腰部受寒不仅会导致腰部疼痛、僵硬,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
因此,在深秋时节,应尽量避免穿着低腰裤或露脐装,保持腰部温暖。
可以通过热敷、艾灸等方式来温暖腰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部不适。
三、按三穴,疏解寒燥
1、足三里,健脾养胃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处。
按摩手法:使用双手的拇指指端,对准穴位进行按压,持续约5分钟,直至感受有酸胀感和轻微发热即可。
按摩功效:它是胃经的重要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适量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缓解因秋燥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2、太溪穴,滋阴培阳
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手点按,或者借助按摩工具,刺激两侧太溪穴各30分钟即可。
按摩功效:它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补肾、清热除湿的功效。
在寒露时节,适量按摩太溪穴,可以滋养肾阴,平衡阴阳,缓解因肾气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3、劳宫穴,凉血息风
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处。
按摩方法:每日进行2至3次拇指指腹的按压或揉擦动作,每次持续时间约为10分钟。
按摩功效:它是心包经的荥穴,具有清心泻火、凉血息风的作用。
在深秋时节,适量按摩劳宫穴,可以清心除烦,缓解因秋燥引起的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等问题。
▽
古语云:“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随着寒露来临,便已是到了晚秋。
不同于白露暑消微凉,此时此刻,气温更低,露水更多,昼夜都带着寒意。
所以在这最容易耗散阳气的15天,让我们一起做好养生功课,护身体,养身心。
秋暮寒露至,凉意透晚秋,心怀暖阳照,何畏世间寒。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