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寒,三忌,三宜,三秘诀,过好冬季最后15天!

“大寒轻浪,冰壶月浸,霜华不散。”

2025年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一,星期一,大寒。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大寒之后,立春将至,万物苏萌。

俗话说,“大寒年年有,不寒不成冬”。

在这最后的寒冷日子里,如何把握节气之韵,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新春蓄势待发?

今日大寒,收下这份养生攻略,牢记“三忌、三宜、三秘诀”,安然度过冬尾15天,为来年打好基础,记得点赞收藏,为家人朋友转发!

三忌

1.忌夜卧迟起,扰乱阴阳

《黄帝内经》有言:“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大寒时节,天地阳气渐收,阴气渐盛。

此时,若夜卧迟起,不仅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导致阴阳失衡;

还会影响气血的运行,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建议大家晚11点前入睡,早7点左右起床。

顺应天时,合理作息,让身心得到充分休养。

2.忌大肆进补,引发外邪

大寒时节,虽然人体需要适当的进补来增强抵抗力,但切忌盲目大肆进补。

体质不同,虚不受补。

若盲目食用温热、滋补的食物,反而容易引发外邪入侵,导致上火、感冒等问题。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需求,适量、适度地选择温补食材。

比如羊肉、核桃、红枣等,以达到调养身心的目的。

古人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均衡饮食,才是良策;补之不当,反受其害。

3.忌生气抑郁,失平和心

古语有言:“心平气和,百福自集。”

在寒冷的大寒时节,人们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变得焦躁。

寒冷的天气、漫长的黑夜,都可能让人感到压抑、不适。

但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当我们遇到烦心事时,不妨多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可以通过听音乐、练字等方式,修身养性,让内心保持平和。

三宜

1.午时晒背,补阳气

古语有云:“冬日晒太阳,胜似喝参汤。”

中医认为,背部为“阳脉之海”,是阳气汇聚之地。

晒背能让阳气通过背部经络进入人体,滋养全身。

午时,阳光最为充足。

此时若能背对阳光,让阳光直射背部,不仅能驱散体内的寒气,还能补充阳气,增强体质。

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抽出一点时间,享受阳光浴的美好。

2.泡脚驱寒,通经络

“热水泡脚,赛吃补药。”

寒冷的天气里,双脚容易冰凉,而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让温暖从脚底传遍全身。

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生姜等中药材,效果更佳。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生姜能解表散寒。

将双脚放入泡脚水中,浸泡15 – 20分钟,能刺激脚底的穴位,疏通经络。

泡完脚后,浑身暖洋洋的,晚上也能睡得更香甜。

3.适量运动,强体魄

古谚有云:“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适量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让我们在冬季少生病。

但运动不宜过于剧烈,可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这些运动能让身体微微出汗,促进气血流通,又不会因过度出汗而损耗阳气。

在阳光明媚的午后,来到户外,打一套太极拳,感受一招一式中的刚柔并济;

或者跟着视频练习八段锦,让身体在运动中得到锻炼。

三秘诀

一、吃“三冬”

1.冬瓜,利尿消肿

冬瓜虽名为“冬”,但性寒味甘,能清热化痰、利尿消肿。

大寒时节,气温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

适量食用冬瓜,不仅能促进排尿,还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减轻身体负担。

2.冬枣,益气养血

有这样一句俗语:“一日三颗枣,终生不显老。”

冬枣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

其性温味甘,既可补益脾胃,又能增强免疫力。

每日食用几颗,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还能益气养血,增强体质。

3.冬笋,清热化痰

冬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能清热化痰、开胃健脾。

适量食用冬笋,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帮助身体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冬笋的烹饪方式多样,可与肉类、海鲜等搭配,烹制出各种美味佳肴。

二、补“三暖”

1.红枣桂圆茶:养血安神

红枣和桂圆,都是冬季常见的滋补食材。

红枣,具有养血安神、补中益气的作用;

桂圆,又可以补心脾、益气血。

适量饮用红枣桂圆茶,不仅能养血安神,缓解冬季失眠多梦等症状,还能为身体补充能量,增强体质。

推荐做法:

将红枣和桂圆干洗净,放入茶杯中,加入沸水冲泡片刻。

2.羊肉汤:补益脾肾

羊肉汤是大寒时节补暖的首选之一。

羊肉性温热,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补益脾肾、益气养血的作用。

在大寒时节,适量饮用羊肉汤,不仅可以驱散体内寒气,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推荐做法:

将羊肉洗净切块,与生姜、葱等调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撇去浮沫,转小火慢炖至羊肉熟烂,最后加盐调味。

3.姜汁黄酒:温经散寒

生姜,可以温中散寒、和胃止呕;

黄酒,则能温经通络、活血化瘀。

姜汁黄酒,不仅能温经散寒,暖胃活血,还能缓解冬季手脚冰凉、胃痛等症状。

推荐做法:

将生姜洗净切片,放入黄酒中浸泡片刻,然后加热煮沸,待黄酒微温时即可。

注意,黄酒虽好,但不可贪杯,以免伤身。

三、按“三穴”

1.期门穴,疏心解郁

位置:期门穴位于胸部,胸肋交界处,在第六肋间隙。

功效:按揉此穴可以帮助舒缓压力,疏通气血,缓解由于寒冷天气和日常生活压力引起的焦虑与抑郁。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压,按压时力度适中,按摩3-5分钟,每日两次。

2.神阙穴,健运脾胃

位置: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一个重要的腹部调理穴位。

功效:神阙穴对脾胃功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能够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特别适合冬季腹部寒冷、消化不良的人群。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轻轻按摩神阙穴,力度不宜过强,每次按揉2-3分钟。

3.太溪穴,滋润补水

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踝骨后方,脚踝部位与脚跟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太溪穴被称为“肾经”中的要穴,常按此穴可滋养肾脏,改善冬季常见的腰膝酸软、身体干燥等问题。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3-5分钟即可,每天按揉两次。

“寒冬岁暮听风雪,静待春来万物生。”

新春复至,大寒辞旧,春风解冻,万物欣荣。

茶暖驱寒,雪洁映日,梅香浮动,冬韵藏浪漫,人间有清欢。

严冬渐隐,春意盎然将至,诸般美好已在途中。

愿各位家人朋友,冬日暖阳照,春日无凉意,夜行明灯伴,雨行有伞护,人生旅途,挚爱相随,温暖如初。

点亮“在看”,天地清寒,惟愿君安!阖家欢乐,幸福美满。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35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