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补虚堪比人参,化瘀好比三七,能补能散的民间良药。

在西南山区的腐殖土中,浙江、安徽的山谷密林里,常能见到一种根茎似竹节的草本——竹节参。

竹节参的名字,源于其根茎形态酷似竹节,一节节横向生长,布满细密须根;也因兼具人参的补益之力与三七的化瘀之能,在部分地区被称为”金不换”。它也叫:土参、血参、竹节三七、甜七、竹根七、罗汉三七、白三七等。

竹节参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最爱长在海拔1800-2600米的山谷阔叶林中,在西南及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等地都有分布。它的特征很鲜明:

• 茎:直立生长,带着明显的节状凸起,表面光滑泛着紫绿色。

• 叶:3-5枚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小叶通常5片,边缘带细密锯齿,质地厚实有光泽。

• 花:伞形花序顶生,夏季开淡绿色小花,结出的红色浆果像一串串迷你玛瑙。

识别小技巧:”见茎有竹节,叶似巴掌状,根带硫磺味,八成就是它。”

竹节参性温味甘微苦,既能像人参般补虚强身,又能如三七般散瘀止痛:

1. 补虚强身,堪比人参

❶. 对于病后体弱、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它能温和滋补,不燥不烈:

方子:竹节参15g,炖肉吃或水煎服(《贵州民间药物》)

❷. 治脾胃虚弱:竹节参、土炒白术各9g,酒炒蒲公英根9g,水煎服(安徽方)

2. 散瘀止痛,赛过三七

❶. 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骨疼痛时,活血散瘀之力显著:

方子:竹节参15g,捣烂温酒冲服,亦可磨酒外搽(湖南民间土法)

❷. 治全身筋骨痛:竹节参30g+细辛3g,水煎加酒冲服(农村常用法)

3. 兼顾多效,应用广泛

除了补与散,还能止咳祛痰、止血:

❶. 治虚劳咳嗽:竹节参15g,煎水当茶饮(《贵州民间药物》)

❷. 治吐血鼻血:竹节参9g+麦冬6g+丝毛根9g,水煎服(湖南方)

竹节参秋季采挖最佳,根茎入药,干品内服可煎汤,用量为3-10克;也可泡酒、入丸散,外用可研末调敷。不过需注意,孕妇忌服,无虚无瘀者不宜使用——毕竟补不对症易生滞,散不对症反伤正,需对症选用才显其效。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6W+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